信念如歌,轉變作風從我做起
振興公司資產經營辦 鄧明偉
今天我要分享的書名是《雷鋒日記選》,這本書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向人們展示雷鋒的事跡。文中質樸的辭藻和篇章,帶給人們以心靈上的慰藉和反思,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進取、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在21世紀的今天,雷鋒已然成為了一種精神,一種象征,我認為雷鋒更代表著一種“精氣神”,像一種力量,可以振奮人心;像一種榜樣,可以指引方向。
雷鋒于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望城縣的一個貧困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隊伍的戰士們,住下來后便向老鄉們噓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去參軍的愿望。1959年12月初,雷鋒迫切地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1月8日,他領到了入伍通知書。新兵訓練結束后,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19歲的雷鋒朝氣蓬勃,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富有活力,滿腹理想,就像待航的帆船,只需一陣輕輕的海風吹過,便能遠航。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年輕人所應該學習雷鋒的地方,學習他的那種精氣神。
那什么才是精氣神呢?書中有這樣的注解,“精氣神”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哲學內涵。“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樹活風雨土,人活精氣神”。古人的生命哲學認為,精是生命的形態結構,氣是生命的動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惟有三者合一,‘精氣神’旺盛,人才可以笑對人生。”作為人類生命的構成要素,精、氣、神三者相互作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力量和功能。如果缺乏“精氣神”,人也就不成其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所謂“有體無魂”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說,作為人的生命要素,“精氣神”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是一種類似現代科學中所謂“能”或“場”的客觀存在,并不是一種玄虛、縹緲的東西。先秦時期的《老子》、《莊子》、《管子》、《孟子》等著作對“精氣神”都有論述,漢魏以來許多典籍更是從各個方面對 “精氣神”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清代詩人袁枚的“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等經典名句,就是對“精氣神”文化精辟的詮釋和對生命的一種深刻感悟。
這就是“精氣神”,那我們為什么要學習“精氣神”呢?我是這樣認為的,“精氣神”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信念、思想、氣量和境界。它是一種不畏艱辛、積極進取的精神。奮發向上、拼搏進取、自強不息,是有為者必備的品格,是一個人“精氣神”的內在要求。惟有如此,人才有活力,事業才會成功;反之,則會安于現狀,一事無成。身處順境莫驕躁,面臨逆境莫自怠。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問題和曲折,需要的是一種“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需要的是一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需要的是一種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般的埋頭苦干精神。它也是一種敢于負責、敢于創新的精神。不攬功,不諉過,敢于承擔責任,甚至風險,這是一名成事者必須具備的品質。
那么,作為一名年輕人怎樣才能做到“精氣神”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我認為一是要有蓬勃朝氣,不能暮氣沉沉,更不能怨氣滿腹。比如在工作中不能垂頭喪氣,老是抱怨工作崗位、職務、待遇、收入不理想,整天如憤青一樣憤憤然,須知“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還需心平氣和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待飛的雄鷹,將展翅翱翔于九天之巔。展望未來,我們年輕人“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二是要昂揚志氣,要有骨氣,但不能有傲氣。“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年輕人的志氣就是其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三是要有無畏勇氣,要豪氣十足,還要一團和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我們年輕人所應該具備的寶貴品質。迎難而上是需要勇氣的,要能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要有逆勢而上的豪氣,“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不怕矛盾復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擔,敢于克難制勝,敢于奮勇爭先。這就是我從《雷鋒日記選》中所讀到的點滴感悟。
最后,用曾國藩的詩詞結束今天的分享“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要用全部的赤誠和智慧投身到日常的工作當中,響應集團的號召,轉變作風、提升效率、加強服務、塑造形象,為集團公司做大、做強、做優而不懈奮斗。為加快建設富裕、和諧、幸福贛州做出新的貢獻!
贛州城投
贛州土地置業
贛州建工集團
民晟實業公司
紀檢舉報平臺
信念如歌,轉變作風從我做起
振興公司資產經營辦 鄧明偉
今天我要分享的書名是《雷鋒日記選》,這本書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向人們展示雷鋒的事跡。文中質樸的辭藻和篇章,帶給人們以心靈上的慰藉和反思,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進取、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在21世紀的今天,雷鋒已然成為了一種精神,一種象征,我認為雷鋒更代表著一種“精氣神”,像一種力量,可以振奮人心;像一種榜樣,可以指引方向。
雷鋒于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望城縣的一個貧困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軍路過雷鋒的家鄉。雷鋒看見宿營隊伍的戰士們,住下來后便向老鄉們噓寒問暖,還幫助老鄉挑水,掃地,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就從心底萌生了要去參軍的愿望。1959年12月初,雷鋒迫切地要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1月8日,他領到了入伍通知書。新兵訓練結束后,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19歲的雷鋒朝氣蓬勃,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富有活力,滿腹理想,就像待航的帆船,只需一陣輕輕的海風吹過,便能遠航。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年輕人所應該學習雷鋒的地方,學習他的那種精氣神。
那什么才是精氣神呢?書中有這樣的注解,“精氣神”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哲學內涵。“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樹活風雨土,人活精氣神”。古人的生命哲學認為,精是生命的形態結構,氣是生命的動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惟有三者合一,‘精氣神’旺盛,人才可以笑對人生。”作為人類生命的構成要素,精、氣、神三者相互作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力量和功能。如果缺乏“精氣神”,人也就不成其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所謂“有體無魂”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說,作為人的生命要素,“精氣神”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是一種類似現代科學中所謂“能”或“場”的客觀存在,并不是一種玄虛、縹緲的東西。先秦時期的《老子》、《莊子》、《管子》、《孟子》等著作對“精氣神”都有論述,漢魏以來許多典籍更是從各個方面對 “精氣神”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清代詩人袁枚的“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等經典名句,就是對“精氣神”文化精辟的詮釋和對生命的一種深刻感悟。
這就是“精氣神”,那我們為什么要學習“精氣神”呢?我是這樣認為的,“精氣神”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信念、思想、氣量和境界。它是一種不畏艱辛、積極進取的精神。奮發向上、拼搏進取、自強不息,是有為者必備的品格,是一個人“精氣神”的內在要求。惟有如此,人才有活力,事業才會成功;反之,則會安于現狀,一事無成。身處順境莫驕躁,面臨逆境莫自怠。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問題和曲折,需要的是一種“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需要的是一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需要的是一種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般的埋頭苦干精神。它也是一種敢于負責、敢于創新的精神。不攬功,不諉過,敢于承擔責任,甚至風險,這是一名成事者必須具備的品質。
那么,作為一名年輕人怎樣才能做到“精氣神”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我認為一是要有蓬勃朝氣,不能暮氣沉沉,更不能怨氣滿腹。比如在工作中不能垂頭喪氣,老是抱怨工作崗位、職務、待遇、收入不理想,整天如憤青一樣憤憤然,須知“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還需心平氣和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待飛的雄鷹,將展翅翱翔于九天之巔。展望未來,我們年輕人“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二是要昂揚志氣,要有骨氣,但不能有傲氣。“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年輕人的志氣就是其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三是要有無畏勇氣,要豪氣十足,還要一團和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我們年輕人所應該具備的寶貴品質。迎難而上是需要勇氣的,要能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要有逆勢而上的豪氣,“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不怕矛盾復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擔,敢于克難制勝,敢于奮勇爭先。這就是我從《雷鋒日記選》中所讀到的點滴感悟。
最后,用曾國藩的詩詞結束今天的分享“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要用全部的赤誠和智慧投身到日常的工作當中,響應集團的號召,轉變作風、提升效率、加強服務、塑造形象,為集團公司做大、做強、做優而不懈奮斗。為加快建設富裕、和諧、幸福贛州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