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第一章午夜在线,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久久,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黨史學習
孤懸敵后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詩
發布時間:2022-06-11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東部的寧紹地區,平均海拔700米左右,主峰金鐘山海拔1018米。因其大俞山峰頂有個“四窗巖”,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故稱“四明山”。在余姚市梁弄鎮西側有座獅子山,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就坐落在這里。紀念碑高18.5米,用花崗石壘砌,雄偉挺拔,碑正面為郭沫若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背后刻有余姚市委市政府敬題的“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浙東地區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烈士永垂不朽”。碑基四周有兩層平臺,廣場面積3600平方米。從山腳停車場到紀念碑,共有七層319級臺階。進入陵園正大門,兩側有大方柱兩根,柱上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對聯。從下往上第三層臺階前,立有紅色旗狀石碑,上刻毛澤東語錄:“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再往上經過四層臺階,就進入了紀念碑廣場。

      創建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

  1941年4月前后,侵華日軍發動寧紹戰役,國民黨守軍節節敗退,紹興、鎮海、寧波、余姚等地相繼淪陷。

  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中央調整新四軍在華中作戰的戰略部署。1941年2月1日,黨中央和毛澤東鑒于浙東淪陷在即,對新四軍作了新的部署:關于浙東方面,即滬杭甬三角地區,我們力量素來薄弱,總指揮部應增辟這一戰略基地,經過上海黨在該區域創立游擊根據地(以松江等處原有少數武裝作基礎),中原局應注意指導上海黨。4月30日,毛澤東、朱德在給劉少奇、陳毅等同志的電報中,明確指示要開辟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有單獨成立戰略單位之必要。根據中央指示精神,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指派譚啟龍領導路南特委和浦東工委,并由浦東轉浙東主持工作。

  浙東抗日根據地由三方面力量合力創建:

  一是浙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愛國力量。在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的同時,地方黨組織在定海、鎮海、慈溪、余姚、紹興建立多支抗日武裝。各支地方黨領導的武裝為浙東根據地的開辟作了必要的準備。

  二是黨領導的浦東武裝力量。從1941年5月開始,中共領導的浦東部隊900余人分多批南渡杭州灣抵達“三北”(指余姚、慈溪、鎮海北部地區),成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建制的基礎。

  三是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派來的指戰員。1942年6月,譚啟龍同100多名指戰員到達“三北”。到1944年4月為止,派來浙東的黨、軍、政、財、文、衛、軍工等干部300多人。

  1942年7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成立由譚啟龍任書記的浙東區黨委,指揮浙江敵后的武裝。當年8月在慈北鳴鶴場成立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何克希為司令、譚啟龍為政委,統一領導浙東抗日部隊,采用分散機動戰術,經過大小29次戰斗,擊退了日偽軍向浙東區的多次進攻。1943年4月23日,經過16小時攻堅戰斗,拔除了梁弄鎮獅子山偽軍據點,梁弄獲得解放。浙東區黨委和三北游擊司令部先后進駐梁弄和橫坎頭村,四明山抗日根據地初步建立。從此,梁弄成為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浙東延安”。

  根據地建立4年間,浙東部隊以四明山為依托,以梁弄為指揮中心,與日、偽、頑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部隊從900余人發展壯大到15000余人,經歷大小戰斗643次,攻克縣城2座,攻克敵偽據點110多個,解放同胞400萬人,為抗日戰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成為全國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

  忍痛告別浙東父老兄弟姊妹

  皖南事變后,蔣介石置新四軍于死地之心一直未死。眼看著中共領導的浙東部隊不斷發展壯大,蔣介石于1943年連續電令部屬要求限期消滅浙東我軍和浙東抗日根據地。10月,國民黨在天臺設立前進指揮部,調集2萬余兵力,勾結日、偽瘋狂向根據地進攻。

  針對敵人的進攻,中共領導的浙東部隊開展了英勇還擊,堅守浙東陣地。同時針對國民黨的陰謀,1943年12月,經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批準,浙東部隊在梁弄公開樹起中國共產黨的旗幟,改編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1944年1月15日,在四明山茭湖村成立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最高行政機關——浙東敵后臨時行政委員會,頒布《浙東敵后臨時行政委員會施政綱領(草案)》,標志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始各方面有計劃地建設,根據地發展到4個行政區、16個縣級政權。1945年1月,召開浙東臨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正式選舉產生浙東行政委員會,成立浙東行政公署,任命四明、三北、金蕭、淞滬四個地區的行政首長和各縣縣長,在根據地先后建立起了各級抗日民主政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本該共享勝利的喜悅,但國民黨反動派急于攫取勝利果實,不僅加緊派兵進駐浙東地區,還在敵人尚未繳下武器之時就叫囂要對浙東游擊縱隊“肅奸”“剿匪”。為避免與國民黨軍隊發生正面沖突、阻止內戰,力求和平建國的新時期早日到來,黨中央與新四軍軍部毅然決定作最大的忍耐與讓步,命令浙東新四軍與抗日民主政府于1945年9月底全部退出浙東,只留極少數骨干堅持斗爭。

  1945年10月1日,中共浙東區委機關報《新浙東報》刊登了《忍痛告別浙東父老兄弟姊妹書》后,率隊北撤。新四軍北撤后,留下堅持在四明山區黨的武裝不到100人。在華中局指示下,浙東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領導四明山地區革命武裝和群眾與敵人開展了100余次大小戰斗,逐步恢復了根據地,并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東第二游擊縱隊。四明山革命根據地發展成為“南方七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蔣介石老巢堅持斗爭,成為蔣介石心頭的一把利劍,牽制了部分國民黨軍隊力量,為全國的解放戰爭勝利立下功勞。

  浙東地區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新四軍浙東縱隊在梁弄的革命經歷,留下了眾多的革命遺跡,至今還完整保留著根據地黨、政、軍、經、文、衛等各類元素,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系統保留各類遺址遺跡的抗日根據地,其主體包括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浙東魯迅學院舊址、浙東韜奮書店舊址、新浙東報社舊址、浙東銀行舊址、譚啟龍舊居、浙東敵后各界人民臨時代表會議舊址等多處遺跡。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四明山革命精神和奮斗傳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黨的領導下奮發圖強、建設美好家園。

  在四明山地區,建成了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和軍史館,成為黨史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在梁弄成立浙江四明山干部學院并掛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四明山分院牌子,成為干部培養培訓的搖籃。為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余姚市還將把梁弄鎮中心小學更名為浙江省四明山紅軍小學,以此推動四明山精神代代相傳。

 ?。ㄗ髡撸?span style="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微軟雅黑; text-align: center;">陳峰  來源:人民網)


點擊關注贛州城投
點擊關注更多
  • 贛州城投

  • 贛州土地置業

  • 贛州建工集團

  • 民晟實業公司

  • 紀檢舉報平臺

孤懸敵后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詩
發布時間:2022-06-11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東部的寧紹地區,平均海拔700米左右,主峰金鐘山海拔1018米。因其大俞山峰頂有個“四窗巖”,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故稱“四明山”。在余姚市梁弄鎮西側有座獅子山,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就坐落在這里。紀念碑高18.5米,用花崗石壘砌,雄偉挺拔,碑正面為郭沫若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背后刻有余姚市委市政府敬題的“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浙東地區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烈士永垂不朽”。碑基四周有兩層平臺,廣場面積3600平方米。從山腳停車場到紀念碑,共有七層319級臺階。進入陵園正大門,兩側有大方柱兩根,柱上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對聯。從下往上第三層臺階前,立有紅色旗狀石碑,上刻毛澤東語錄:“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再往上經過四層臺階,就進入了紀念碑廣場。

      創建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

  1941年4月前后,侵華日軍發動寧紹戰役,國民黨守軍節節敗退,紹興、鎮海、寧波、余姚等地相繼淪陷。

  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中央調整新四軍在華中作戰的戰略部署。1941年2月1日,黨中央和毛澤東鑒于浙東淪陷在即,對新四軍作了新的部署:關于浙東方面,即滬杭甬三角地區,我們力量素來薄弱,總指揮部應增辟這一戰略基地,經過上海黨在該區域創立游擊根據地(以松江等處原有少數武裝作基礎),中原局應注意指導上海黨。4月30日,毛澤東、朱德在給劉少奇、陳毅等同志的電報中,明確指示要開辟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有單獨成立戰略單位之必要。根據中央指示精神,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指派譚啟龍領導路南特委和浦東工委,并由浦東轉浙東主持工作。

  浙東抗日根據地由三方面力量合力創建:

  一是浙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愛國力量。在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的同時,地方黨組織在定海、鎮海、慈溪、余姚、紹興建立多支抗日武裝。各支地方黨領導的武裝為浙東根據地的開辟作了必要的準備。

  二是黨領導的浦東武裝力量。從1941年5月開始,中共領導的浦東部隊900余人分多批南渡杭州灣抵達“三北”(指余姚、慈溪、鎮海北部地區),成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建制的基礎。

  三是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派來的指戰員。1942年6月,譚啟龍同100多名指戰員到達“三北”。到1944年4月為止,派來浙東的黨、軍、政、財、文、衛、軍工等干部300多人。

  1942年7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成立由譚啟龍任書記的浙東區黨委,指揮浙江敵后的武裝。當年8月在慈北鳴鶴場成立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何克希為司令、譚啟龍為政委,統一領導浙東抗日部隊,采用分散機動戰術,經過大小29次戰斗,擊退了日偽軍向浙東區的多次進攻。1943年4月23日,經過16小時攻堅戰斗,拔除了梁弄鎮獅子山偽軍據點,梁弄獲得解放。浙東區黨委和三北游擊司令部先后進駐梁弄和橫坎頭村,四明山抗日根據地初步建立。從此,梁弄成為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浙東延安”。

  根據地建立4年間,浙東部隊以四明山為依托,以梁弄為指揮中心,與日、偽、頑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部隊從900余人發展壯大到15000余人,經歷大小戰斗643次,攻克縣城2座,攻克敵偽據點110多個,解放同胞400萬人,為抗日戰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成為全國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

  忍痛告別浙東父老兄弟姊妹

  皖南事變后,蔣介石置新四軍于死地之心一直未死。眼看著中共領導的浙東部隊不斷發展壯大,蔣介石于1943年連續電令部屬要求限期消滅浙東我軍和浙東抗日根據地。10月,國民黨在天臺設立前進指揮部,調集2萬余兵力,勾結日、偽瘋狂向根據地進攻。

  針對敵人的進攻,中共領導的浙東部隊開展了英勇還擊,堅守浙東陣地。同時針對國民黨的陰謀,1943年12月,經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批準,浙東部隊在梁弄公開樹起中國共產黨的旗幟,改編為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1944年1月15日,在四明山茭湖村成立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最高行政機關——浙東敵后臨時行政委員會,頒布《浙東敵后臨時行政委員會施政綱領(草案)》,標志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始各方面有計劃地建設,根據地發展到4個行政區、16個縣級政權。1945年1月,召開浙東臨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正式選舉產生浙東行政委員會,成立浙東行政公署,任命四明、三北、金蕭、淞滬四個地區的行政首長和各縣縣長,在根據地先后建立起了各級抗日民主政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本該共享勝利的喜悅,但國民黨反動派急于攫取勝利果實,不僅加緊派兵進駐浙東地區,還在敵人尚未繳下武器之時就叫囂要對浙東游擊縱隊“肅奸”“剿匪”。為避免與國民黨軍隊發生正面沖突、阻止內戰,力求和平建國的新時期早日到來,黨中央與新四軍軍部毅然決定作最大的忍耐與讓步,命令浙東新四軍與抗日民主政府于1945年9月底全部退出浙東,只留極少數骨干堅持斗爭。

  1945年10月1日,中共浙東區委機關報《新浙東報》刊登了《忍痛告別浙東父老兄弟姊妹書》后,率隊北撤。新四軍北撤后,留下堅持在四明山區黨的武裝不到100人。在華中局指示下,浙東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領導四明山地區革命武裝和群眾與敵人開展了100余次大小戰斗,逐步恢復了根據地,并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東第二游擊縱隊。四明山革命根據地發展成為“南方七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蔣介石老巢堅持斗爭,成為蔣介石心頭的一把利劍,牽制了部分國民黨軍隊力量,為全國的解放戰爭勝利立下功勞。

  浙東地區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新四軍浙東縱隊在梁弄的革命經歷,留下了眾多的革命遺跡,至今還完整保留著根據地黨、政、軍、經、文、衛等各類元素,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系統保留各類遺址遺跡的抗日根據地,其主體包括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浙東魯迅學院舊址、浙東韜奮書店舊址、新浙東報社舊址、浙東銀行舊址、譚啟龍舊居、浙東敵后各界人民臨時代表會議舊址等多處遺跡。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四明山革命精神和奮斗傳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黨的領導下奮發圖強、建設美好家園。

  在四明山地區,建成了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和軍史館,成為黨史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在梁弄成立浙江四明山干部學院并掛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四明山分院牌子,成為干部培養培訓的搖籃。為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余姚市還將把梁弄鎮中心小學更名為浙江省四明山紅軍小學,以此推動四明山精神代代相傳。

  (作者:陳峰  來源:人民網